脚手架的设计要点包括:
构件要求: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符合《直缝电焊钢管》GB/T13793或《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》GB/T3091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,其规格尺寸宜采用48.3mm(0.5)3.6mm(0.36),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.8kg。新脚手架管要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,表面平直光滑,不能有裂缝、结疤、分层、错位、硬弯、毛刺、压痕和深的划道。钢管应涂有防锈漆,严禁打孔。旧脚手架管应每年进行一次锈蚀检查,表面锈蚀深度不大于0.18mm,钢管弯曲变形在规范允许范围内。
扣件:扣件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,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《钢管脚手架扣件》GB15831的规定。新购置的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,并进行防锈处理。扣件在使用前要逐个检查,有裂纹、变形、不完整、螺栓螺纹滑丝的严禁使用。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·m时,不得发生破坏。
门式脚手架构(配)件:门式脚手架搭设前,对门架与配件的基本尺寸、质量和性能应按《门式钢管脚手架》JG13的规定进行检查,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。施工现场使用的门架与配件应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,标志清晰。门架与配件表面平直光滑,焊缝饱满,没有裂缝、开焊、焊缝错位、硬弯、凹痕、毛刺、锁销变形弯曲等缺陷;门架与配件表面应涂刷防锈漆或镀锌。
构架尺寸规定:双排结构脚手架和装修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和平杆步距应2.0m。作业层距地(楼)面高度2.0m的脚手架,作业层铺板的宽度不应小于:外脚手架为750mm,里脚手架为500mm。铺板边缘与墙面的间隙应300 mm、与挡脚的间隙应100mm。当边侧脚手板不贴靠立杆时,应予可靠固定。
连墙点设置规定:当架高6.0m时,必须设置均匀分布的连墙点,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。其他落地(或底支托)式脚手架:当架高20m时,不小于40m2一个点,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6m;当架高>20m,不小于30m2个点,且连墙点的竖向间距应4m。脚手架上部未设置连墙点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。当设计位置及其附近不能装设连墙件时,应采取其它可行的刚性拉结措施予以弥补。
设计计算:依据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》JGJ1302001J842001(2002年版)进行计算:确定并绘制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图及设计计算简图;确定脚手架设计荷载;立杆基础承载力计算;纵向、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;立杆稳定性及立杆段轴向力计算;连墙件的强度、稳定性和连接强度计算;模板支架立杆稳定性及立杆段轴向力计算。
施工组织与管理:搭设脚手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;确定施工单位时应同时明确技术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。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》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。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,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。
脚手架施工质量要求及验收:施工准备;脚手架地基与基础施工、基础验收、放线定位;脚手架搭设的进度控制;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、允许偏差与检查验收方法;脚手架安全防护做法与要求;脚手架拆除。
脚手架安全管理:依据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》JGJ 1302001 J 842001(2002年版)第9章,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。